渔父节气|秋分:平分光影,丰盈心田;半秋半暖,皆成风景……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量:8
  节气背景速览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十六
  时序到了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
  时间:每年公历9月22~24日。
  名义:秋分者,昼夜平分、寒暑均衡。
  物候三候:
  雷始收声(盛夏雷鸣渐止)。
  蛰虫坯户(昆虫开始封穴)。
  水始涸(雨水减少,水面渐低)。
  壹
  节气引·金气秋分
  昼夜平分,一半清风,一半温暖
  金气肃然,秋分至。
  昼夜平分,寒暑均衡——
  天地仿佛一面被打磨得晶莹透亮的镜子,
  将世界轻轻分成两半:
  一半是丰收与归藏,
  一半是期望与远方。
  秋,是成熟后的淡然——
  不似春天的明媚娇艳,
  也非夏日的繁茂浓深。
  它有古色苍茏的气度,
  有如红灰般温和的余温,
  也有文人炼达之后,
  那一缕深长的意味。
  庄子说:“正得秋而万宝成。”
  此刻,万物皆收成,人心亦渐稳。
  我们已悄然放下夏日的躁烈,
  让心绪如稻穗般微微低下,
  却因饱满而愈显丰盈。
  秋分,是秋天的中点,亦是阴阳均衡的刻度。
  风清露冷,日月对称——
  农事已告一段落,
  五谷入仓,桂花正香,蟹黄正肥。
  天地在这时调息,
  为新的季节酝酿一份静美的从容。
  贰
  节气卦象·遁卦
  在退隐中酝酿新的生机
  秋分,对应《易经》中的遁卦。
  “遁”并不是逃避或消极,
  而是自然界赋予万物的一种智慧:
  当风声渐凉、白昼渐短时,
  适时收起锋芒、退居静处,
  才有机会在下一个变局来临前,
  重新积蓄能量,从容出发。
  古人早已观察山川、体悟节序:
  每一次退隐,
  都是力量的沉潜;
  每一次迟缓,
  都是未来的预备。
  遁卦所象征的,
  不是喧嚣中的逞强,
  也不是动荡中的硬闯,
  而是在恰当的节点收敛——
  去做那些小而确实的事:
  修补篱笆、温一壶茶、静坐片刻。
  这种退,是一种从容的勇敢,
  也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秋分以天地的自然玄机启示我们:
  平衡并非僵固不动,
  而是能随时调整步伐——
  如同在变幻的山水间寻找落脚点:
  继续前行,也允许自己停驻。
  叁
  渔父养生·秋分调息
  与天地同频,润肺安神
  1.润肺养阴·以柔对燥
  秋气主燥,肺为娇脏。此时若不加调养,易伤津耗气,出现咽干、皮肤瘙痒、干咳少痰等。
  宜饮百合、沙参、雪梨、玉竹煮成的渔父秋分节气茶“玉润秋和”,或亲手给自己和家人煮一碗温热细腻的银耳雪梨羹。
  在晨露微凉、晚风渐起的时刻,
  一盏润肺茶,一碗银耳羮既是对身体和亲情的温柔抚慰,
  也是与天地交换呼吸的方式——
  让肺金之气顺应秋的收敛,而不至枯槁。
  2.平衡作息·顺应昼夜阴阳
  秋分之日,昼夜平分,天地刻度最为均衡。
  宜早卧早起,让身体与日月同节拍。
  清晨,微风携露,适宜晨跑、八段锦或缓瑜伽,
  让筋骨在柔和的阳气中舒展,
  像叶片在晨光下轻颤;
  傍晚,日光缓缓收敛,
  可沿着河岸散步,听风掠过稻田,
  感受阴气渐起的静美。
  当你的步伐与日月的节奏相合,
  便不再是被时间驱赶的人,
  而是与宇宙同频的旅者。
  3.安神静心·收摄而不闭塞
  秋分属“忧”之志,情绪易感敏感与低落。
  夜深时,可做十分钟静坐:
  关灯焚香,双手覆于小腹,
  觉察气息的起伏,
  仿佛倾听月光洒落檐下的声音。
  配合温灸神阙、足三里,
  让温暖渗入脾胃与经络,
  把浮躁的思绪一点点安顿。
  这一刻,你不是在抵抗季节,
  而是在与天地一同调息——
  把内心的波澜与秋夜的微凉对齐,
  让自己成为宇宙节奏的一部分。
  肆
  渔父观点
  在平分里,读懂生命的温柔
  假设没有时间和空间,
  人类将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
  在大地上,太阳是最古老的时计:
  它在天顶划出的弧线,一天又一天改变着长短。
  日子最短时,是冬至;最长时,是夏至。
  春分与秋分,正是昼夜均衡的刻度。
  古人因此记下阴阳、刻出四象: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他们以直线与折线的方式,把太阳的轨迹分成两两对应的仪式,
  让生命有了坐标,季节有了节拍,
  也让我们在变幻中,仍能找到归属与秩序。
  秋分提醒我们:
  平衡并非静止,而是天地在无声中继续流转——
  每一段日夜的平分,都是宇宙温柔的呼吸。
  秋分像一次温柔的裁剪:
  把盛夏的浮躁剪去,
  把早冬的寒意挡在门外,
  留下最适合细品的时光。
  平衡不是冷漠,而是爱自己与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成熟不是疲惫,而是经历风雨后依然有力的笑容。
  收敛不是放弃,而是生命学会对丰收致敬。
  当你在忙碌与迷惘之间踟蹰,不妨想起这一节气:
  风清露冷,禾谷满仓。
  一切美好都在默默成形——不必大声喧哗。
  伍
  秋分吟咏
  渔父诗语与历代秋意
  ●渔父原创节气诗
  (一)
  风清露冷秋期半,
  禾谷满仓人意安。
  月正圆时蟹正肥,
  桂花皎洁照归船。
  (二)
  白露铺阶凉入梦,
  青灯照卷夜闻蝉。
  平分光影天地静,
  一半丰盈一半闲。
  (三)
  稻浪低头金气肃,
  江天一色映长烟。
  人间行至秋分日,
  万物同心共自安。
  这些诗句,像是渔父与季节间的私语,
  是稻浪低头时的低吟,是秋夜明月下的温柔回响。
  ●历代秋意·诗人摘句
  《诗经》与先秦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
  星火西沉,凉意初显,人们添衣,这正是秋分前后的节序。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小雅·采薇》)
  山风微凉,万物收敛,采蕨人影,与秋意同频。
  汉魏六朝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唐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城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元明清及近代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月到中秋分外明。”(徐有贞《中秋对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渔父寄语
  这些诗句,是天地流转的注脚,
  是古人与秋风、露水、月光对话的回声。
  在今天的秋分,
  愿你读到一句诗时,
  心中生出一片清凉与丰盈,
  与稻浪、桂香和月色同频,
  在半秋的光影里,从容而温暖。
  陆
  茶暖气和
  一盏润肺饮,一缕衡气灸
  节气茶|:“玉润秋合”
  配方:百合、沙参、雪梨干、玉竹、陈皮。
  秋分以后,金气肃杀,燥邪当令。肺为娇脏,最怕干燥与寒凉。
  百合与沙参滋阴润肺,
  雪梨干清甜生津,
  玉竹养阴和胃,
  陈皮行气健脾,防止生冷之品伤脾胃。
  当晨雾微凉、晚风渐重时,
  温一壶“玉润秋合”茶,
  轻轻捧在掌心,
  让茶汤在舌尖化开,如同秋阳穿过薄云,
  润泽喉咙,也温润了心绪。
  这是渔父给秋分的问候:
  “以一盏茶,接住天地的温柔。”
  ●节气治·秋分调养
  秋分,昼夜平分、阴阳对称。
  天地气机由外转内,人体也随之开始收敛。
  此刻的节气治,是渔父国医馆的核心理念:
  顺应天时,因人而异;
  借针灸、艾灸、盘龙灸等外治手段,
  让身体与天地同频。
  ●调养建议(需医生辩证)
  针灸:调畅气血,平衡脏腑阴阳。
  艾灸:温阳散寒、扶正固本。
  盘龙灸:适合体虚、阳气不足者,帮助恢复元气。
  取穴参考:神阙、足三里、肺俞等,可调和脾肺之气、润燥护肺、安神静心。
  渔父提醒
  节气治讲究辨证施治:
  每个人的体质、寒热虚实不同,同样的灸法或针法对不同人可能有不同反应。
  渔父医生会根据脉象、体质与当下状态,为你选择合适的手法与穴位。
  调身亦调心:
  当灸火温热渗入肌理,
  不只是经络被激活,
  更是身体与季节达成和解的过程。
  柒
  半秋之约
  在风露之间,拾回丰盈与平衡
  愿走过半个秋天的你,
  在这平分秋色的日子里——
  有人念你安暖,有人共话丰年;
  愿在秋天的下一站,
  过得快乐,行得平安,活得坦然。
  在风露之间,拾回那份温润与喜悦,
  在天地的对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渔父国医馆,陪你在秋分的月色下,
  守一方月光,照一身丰盈,
  让季节流转成勇气,
  让每一次退隐都孕育新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