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长夏重在养“心”,以下5个方面最重要!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4-05-08 浏览量:74
  一夜熏风吹春去,万物并秀迎夏来。
  今年的立夏节气,于甲辰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清晨(阳历5月5日)悄然到来。一个带着灵动感的节气,将夏天的帷幕轻轻开启。
  古有《莲生八戕》一书中记载:“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历书》也有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立夏开始,温度升高,雷雨增多,正是万物旺盛生长的最佳季节,此时,稻苗青绿,黄梅熟透,莺笛蝶舞,玉兰花开,自然界到处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健康与长寿成为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热点话题,养生之意与养生之法正是与节气息息相关,我们的祖先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养生的观念有了精辟的阐述。
  《黄帝內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记载了:“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臥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老子著作中也有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些浑然天成的启蒙式养生思想一直在指导着人们,告诉大家,养生应“顺应四时,效法自然”。
  立夏以后,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我们要顺应节气变化,重视立夏节气的养生,平和过度到夏季。
  四季中夏天属火,五行中心脏也属火,夏季暑热之邪容易伤心,容易导致“心”病的发生,出现心情不宁、心烦、心跳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各类疾病。另外,汗为心之液,夏季汗出过多,极易损伤心气,所以,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一、睡子午觉
  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午时(11~13点),阴长阳消,心经当令。而夏天昼长夜短,日常体力消耗比较大,午时小睡是最好的养心养神方式,起到了其他时间睡觉所起不到的作用,尤其有心脏病的群体要特别小心,注意休息保护心脏。午睡建议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不易过长,上班族中午若不能午睡,可以靠在椅子上听音乐或闭目养神,也可以起到养心调神的效果。

  二、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心藏神”,意思是说心脏掌控人的情绪。“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绪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人才会健康长寿。面对繁杂的工作和生活心气浮躁时,建议听一些舒缓、流畅的轻音乐。在音乐中冥想、放松,小睡让人从压力、负面、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以达到治愈身心的目的。
  三、饮食调护
  夏天天气炎热,心火旺盛,加上暑邪挟热挟湿容易伤脾胃,进而影响消化功能,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比如由山药、茯苓、芡实、莲子组成的四神汤;银耳百合玉竹汤;猪心枣仁汤;陈皮银耳莲子羹等。
  《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若受高温的影响容易心火旺盛。按照中医五行理论,把食物颜色和味道分为五类,每一类对应于一个脏腑,如酸、苦、甘、辛、咸五色和青、赤、黄、白、黑五味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所以,夏季养心,适量添加苦味食物,赤色食物最适当。
  推荐应适当多吃山楂(红果)、蕃茄、红苹果、红桃子、火龙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四、避免过度出汗
  夏季炎热,致病之气,主要是「暑气」与「火气」。暑气是一种极热之气,火太旺则损伤人体之气,两者均会消耗能量,使身体容易生病,尤其高温炎热会使人流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流汗过多会消耗心脏的阴液,导致心阳更加旺盛,出现许多上火症状,如口干舌燥、情绪易怒、嘴破、冒痘痘、小便赤黄、大便干硬、睡眠障碍等。因此,在夏季应避免过度运动、暴晒暴热以致汗液消耗过多降低和损伤心脏功能。夏季运动建议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五、用外治法养四“心”穴位
  除了从生活作息、饮食上做调整以外,适时按压相应的穴位,也能起到不错的预防和养生效果。
  1、內关穴:位於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约3根手指,可寧心安神、缓和头痛头晕,改善睡眠。
  2、神门穴:位於前臂掌侧,小指下方腕横纹处,有寧心安神、清泻心火、稳定自律神经的功能。
  3、少府穴:心经气血聚集之处,位於手掌內,第4及第5掌骨之间,即握拳时小指尖碰到的位置,常揉按可以发散心火、降心火气。
  4、劳宫穴:位於手掌內,第2及第3掌骨之间,即握拳时中指尖碰到的位置。可清泻心经及心包经火气、泻血热,亦可作为中暑晕厥时的开窍穴位,提神醒脑、稳定思绪。
  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天地万物由生到长的转折,让我们在“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景象中平心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