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煎服的基本常识大全,建议收藏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2-02-21 浏览量:4129
  传承 / 传播 / 开放 / 包容 / 绿色/ 健康
  做有情怀的医馆 / 有温度的产品
  渔父 / 2022 / 健康续航图片
  
  在日常门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大家咨询煎药流程、方法,时长以及何时服药等问题。我们将通过本文系统、完整的给大家普及一下中药煎服的相关知识。
  一、关于煎药器具选择
  家庭煎煮中药首选化学性能稳定、不易与药材起化学反应的陶瓷锅,砂锅、瓦罐等器具,从而保持药物的固有性质,保证药物的疗效。避免使用金属锅。
  煎药时切记忌用铁、铜、铝、不锈钢等金属器具,因为像铜、铝等金属本身也会在中药处方中出现,具有中药的某些药性,有可能会与病情不合,影响疗效。
  另外,这些金属器皿表面,工业生产时通常涂有一层金属元素氧化物,极易与药液中的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或相冲相克,使处方中原有药效降低,甚至流失药效,也极有可能产生有害于人体的物质进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二、煎药用水
  煎煮中药用水首先选择正常的饮用水,比如自来水,井水。也可选择桶装矿泉水,矿物质丰富,杂质少,天然无污染。
  三、水量控制
  第一次煎煮一般用水量建议在浸泡后将饮片适当压紧后,水面淹没过饮片约2~3cm为宜,也可用手掌衡量,淹没过手背或食指两关节深度即可。二次煎药的用水量应适当减少,但仍需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
  如处方中有质地坚硬、粘稠,或要求久煎的药材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灵活加水。
  如处方中药材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轻微压紧后,水面淹没药物即可。比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等体积大,吸水性强。
  煎煮过程中如遇水量不够,建议适量加入开水,避免冷水。
  四、煎前浸泡
  处方中的中药饮片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要求加工制作,比较干燥,对煎煮前的浸泡,既有利于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能缩短煎煮时间。大多数药物基本用冷水浸泡,建议浸泡20~30分钟左右,如有种子、果实,矿物类等为主的药可延长浸泡时间。 也可直接观察个别硬质药材,如茯苓、白术等,直接掰开中间浸透即可。
  五、煎煮火候及时间
  一般情况下,煎药首先宜用武火后文火,即未开锅沸腾前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减少水分蒸发,更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也避免烧糊药物。
  解表药、芳香性药材,一般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沸10—15分钟左右即可。 一般感冒类处方即可参照此时间标准。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贝壳类、骨角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建议不少于30分钟,如疑难杂症类处方可参照此时间标准。
  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焦糊的药物会发生质的改变,影响疗效,甚至有服药安全问题。
  六、药液滤汁
  中药煎煮完成后,应立即趁热过滤倒出药液。 煎药器具内的药液放置时间过长或冷却会导致一些有效成分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加之药渣的吸附作用减少药液量而部分流失,因而影响疗效。
  
  七、煎煮次数
  一般情况下,一剂药可先后煎煮两次后混合药液。因为药材第一次煎煮不能完全溶出有效成分,需第二次进行煎煮才能完全释放,或者煎煮的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因此,只有将第一次药液滤出,重新加冷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
  八、入药方法
  一般药材可以同时煎煮。但部分药材因医生用药习惯、经验,以及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也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比如酒制、瓦焙、油炒等,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别。
  
  入药煎法中主要涉及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 烊化等不同要求。
  1、先煎:矿石类、贝壳类及其他质地坚硬的药物,如龙骨、牡蛎、紫石英、龟甲、鳖甲、自然铜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30分钟再加入浸泡好的其他药材煎煮。
  还有一种情况,处方中毒性类药材如附子、姜旱半夏,天南星、川乌、草乌、马钱子、乳香、没药等,要求先煎60分钟以上,主要是为了解毒,降低副作用。
  2、后下:是指药材的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煎煮时宜后下,待其他药材煎煮至结束时再加入,煎沸3分钟左右即可。比如薄荷、沉香,砂仁等。
  3、包煎:是指对花粉、细小种子、密度小易浮以及研末的矿石类药物,宜用纯棉纱布或其薄布包裹后,再放入锅中煎煮。主要是为了避免煎煮后药液混浊,或减少服药时对咽喉和消化道的不良刺激。比如菟丝子、辛夷、海金砂、蒲黄等。
  4、另煎:是指对某些贵重药材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比如人参、红参等。
  5、烊化:是对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材,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害易煎焦,宜另行烊化。烊化就是先将药材倒入碗中,然后将煮沸药液冲拌融化。比如阿胶、鹿胶等碾磨的粉末。
  6、冲服:是指一些极易溶解的药材或天然药汁,宜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比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
  7、胶囊:医生为了保证药效,部分药材会碾磨成粉末灌制肠溶胶囊或其他材料胶囊,随药液一同服下。胶囊服用的好处是为了掩盖药物不良气味而易于吞服;或有些药物需要在肠道进行消化,胶囊能保护药物不在胃部就被胃酸腐蚀掉;还可延缓药物的释放或定位释放药物;又可以避免部分患者服药后恶心、厌食、呕吐等不良反应。
  九、服用方法
  1、服药时间:需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①空腹服:泻下类水药、驱虫药宜晨起服用;②饭前服:补虚药和治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吸收比较好;③饭后服: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及消食药。④睡前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急性病则不拘时间灵活服用。
  2、服药剂量:一般疾病服药,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次或三次。
  婴幼儿及6岁以下患儿,每次服用50毫升以内,每日三至四次频率;6岁以上儿童,每次服用100—150毫升,每日不少于三次频率;成人每次150—200毫升,每日不少于三次频率。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特殊病症如肾结石患者可单次大剂量不少于250毫升服用。 呕吐患者服药,宜小量频服。
  特别注意,不要太晚服药,或者服药后马上睡觉。
  3、服药冷热:要求汤药多温服。另外,如果特殊疾病,比如真寒假热,可有热药凉服;真热假寒,可有凉药热服,可根据医嘱进行服用。
  此外,对于丸、散等固体药剂,一般都宜温开水或温盐水送服。
 
  总之,煎药、服药过程也是一种身心疗愈。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药师医嘱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药物只是帮助你的身体进行调整,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医生、相信药物能给身体带来能量。药就在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