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节气 日常养生 中医文化 中医针灸 中医推拿 中医中药 中医艾灸

渔父节气|立秋:收,是一种高级的热爱,立秋的答案,在风中慢慢抵达

来源:原创   人气:13   时间:2025-08-07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一到,天地开门,收,是节气的本意,也是万物的命运。
  《说文解字》有云:“秋,禾谷熟也。”万物的成熟,是时间的赐予,也是衰败的前奏。
  夏的热烈仍未散尽,蝉声犹在,然而秋风一起,万物便开始悄然变化。立秋,是季节的临界点,也是情绪的转折点。
  中国人从不避讳谈“悲秋”。古人说“悲哉!秋之为气也”,以肃杀与凋零唤起心中幽思。
  诗人写“万里悲秋常作客”,将人生漂泊与季节萧瑟合二为一。自宋玉以后,文人墨客往往借秋物抒怀,把对人生困顿、理想难酬、离愁别绪的感受寄托于枯叶、秋风、残阳之间。秋色虽美,却是“登高而望远”“草木摇落”的景象,令人怅然。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秋,真的只能是悲的吗?
  壹
  从悲秋起笔
  文人心中的秋
  从先秦《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到屈原《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衰,再到唐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愁,中国文学中的“悲秋”主题可谓绵延千年。宋玉以秋景映照内心的失意忧伤,后世文人便沿用这一艺术结构,将“情”“景”“思”“境”四者融合为完整的文学体系。
  悲秋之所以能成为情感共鸣的母题,其深层文化心理是“怀才不遇”。文人多遭政治失意、人生未竟之憾,便将无法诉说的心绪,托付于一片片落叶、一场场秋雨。季节转凉,人生也在转弯。
  贰
  中医之秋
  收敛,是护住神与魄
  中医讲,秋属金,主肺,肺藏魄,与悲情相关。《内经》有言:“悲则气消。”金主肃,秋气收,人心易紧,思绪易动。五行中金主肃杀,秋天的肃杀感容易引发内在的情绪波动,进而出现“情绪疲软”、精力涣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秋燥心疲”现象。
  肺为“娇脏”,最畏寒燥。秋风起,燥邪易侵,情绪也随之波动——悲、怅、空落、易伤感,是秋季常见的身心节律。
  但“悲”不是病,“感”不是错。渔父一直相信:敏感是一种天赋,悲秋是高敏感者与天地共振的信号。
  我们要做的,是顺其自然,让这份“悲”变成“悟”,变成一种安静的深度:
  ●饮清润之物,养肺润燥;
  ●睡子时好觉,早卧早起;
  ●每日静坐片刻,感受呼吸;
  ●用艾灸温养阳气,让情绪有出口。
  如此,悲不伤身,反生智慧。
  叁
  立秋
  收敛,不是萎靡
  而是一种生长方式
  立秋,是一场“静”的开始。
  当风开始清凉,万物由盛转衰,我们也迎来一次由外向内的转向:外在不再高调张扬,内心却愈发丰盈厚重。
  有的结果,皆因曾经的投入;
  所有的收获,皆是时间的馈赠。
  收,是成熟之后的回望,是盛放之后的节制,是知道何时该停下、该留白、该惜福。
  如刘禹锡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并非只能伤怀。那种“淡然喜秋”的态度,恰恰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情绪调节能力,是顺应自然节律后的温柔笃定。
 
  肆
  从“悲秋”到“清秋”
  渔父的立秋之道
  在渔父看来,“悲秋”本是一种敏感的生命觉察,是知时、知命、知止的体现。但比起沉溺其中,我们更愿意引领一种“清秋”的生活方式——
  •清是澄澈,不染尘埃;
  •秋是收敛,不争不扰;
  •清秋,是一种心境,是身心与天地的共振。
  当你在秋日微凉的傍晚,煮一壶热茶,读一本书,或只是静坐湖边听风;当你在一地金黄中,牵着家人的手,慢慢走着,那些曾困扰你的事,就像落叶随风,自有归处。
  此刻起,愿你从悲秋的感怀中,转入清秋的智慧中——
  只生欢喜,不生愁;
  不负时光,不负秋。
  伍
  立秋
  是写给孤独者的一封信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何其壮观。”
  德国诗人里尔克在《秋日》中这样写道,仿佛是在提醒我们:夏日的炽热已尽,影子应投向日晷,让风吹向田野。让果实在偏南的阳光下尽善尽美地成熟,并将最后的甜蜜酿入浓酒。
  这是一个收成的时节,也是一个孤独的时节。
  他写道:
  “谁现在没有房屋,再也建造不成;
  谁现在单身一人,将长久孤苦伶仃;
  将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将在林荫小道上心神不定,
  徘徊不已,眼见落叶飘零。”
  渔父读来,并不感到沉重,反而体会到一种温柔的清醒——
  秋天,不遮掩不粉饰,它直白地把万物的归处呈现在你眼前。而孤独,不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状态的提醒:请与你自己重新对话。
  那些无房、无伴、无声的日子,也许正是你在生命低语中,重新构筑内在屋宇的机会。
  秋,不喧嚣、不张扬,却教会人最深刻的成长与等待。
  陆
  卦象中的立秋
  节气入兑,悦在其中,收而不伤
  在《易经》体系中,秋属兑卦,兑为泽,为金,象征收敛、悦和、言语、少女之象。
  “兑”之意为“悦”。正如立秋之气,并非如“金气肃杀”般冷硬,而是带着某种“收中有喜、悦中含悲”的复合情绪。兑泽养万物而不争,象征一种由盛而收、由动转静的节律美学。
  在天地大运的轮转中,秋是“成事”的阶段,也是“舍得”的时令:
  •金之为性,肃而收也。当人顺应节气而内敛、守静、惜言、慎行,自然气机内聚,肺气得养;
  •兑之为象,柔中带刚。在经历盛夏的激烈张扬之后,立秋提醒我们:喜悦不是放纵,收敛也不是压抑,最成熟的状态,是温柔而坚定。
  如六十四卦中的“泽风大过”之象,乃木已成舟,负重之极。立秋之际,既是沉甸成熟的高峰,又临近衰减的门槛。
  顺其势,则成大器;
  逆其时,易折大枝。
  这也正是古人对“悲秋”的潜意识感受——一种对“极盛而衰”本质规律的察觉。
  柒
  渔父立秋之养
  清润调神,收而不燥
  中医讲:“秋三月,此谓容平”,意思是:秋天是自然收敛、调和平静的节令。
  立秋之后,阳气由发散趋于内收,情绪也由张扬归于沉静。此时若不懂“收”,便容易耗伤肺气,引发秋燥、干咳、皮肤敏感、悲郁易怒等身心失调。
  渔父节气调养,主张“顺秋收之势,养肺养情”。我们为你准备了如下两种节气调养方式:
  渔父·立秋节气茶——清心润秋|立秋养肺茶:养肺润燥,安神收心。
  选用沙参、百合、麦冬、玉竹、陈皮、佛手等草本,温润养阴,清润肺燥,舒展秋日情绪。
  温热饮用,有助于“内收而不燥”;
  连饮7日,清润调神,清而不寒。
  推荐人群:喉咙干、情绪烦躁、夜眠不安者。
  渔父·立秋节气灸:艾火送阳,护肺安神。
  秋属金,金主肺,肺为娇脏。立秋起灸,可温养阳气、收摄神气、防止情绪下滑。
  选取肺俞、太渊、膻中、神门等穴,肾俞命门,金水相生;
  搭配“情志调理+深呼吸引导”疗程;
  可与节气打卡计划联动,连续调理一季。
  推荐人群:秋季易伤感、易疲倦、气短乏力者。
  秋养之道,在于知节知情知气机,调其内、养其外。
  愿你在立秋之后,不因凉意失落,不因落叶感伤,而是顺时而养,安住当下,润泽自心。
  捌
  渔父观点
  悲秋
  是一种高敏感的生命觉察
  在渔父看来,悲秋不是脆弱,而是一种“有感”的生命状态。
  感知风动,感知叶落,感知时光如水。拥有这种细腻情绪的人,往往也是心思丰盈、愿意体察、乐于思索的灵魂。而“悲秋”所呈现的,并非止于悲,更像是:在悲中悟,在悟中生,在生中欢喜。
  若春是生机,夏是绽放,秋便是体会,是回收,是深层的整合。
  人越成熟,越懂“收”的智慧。收情绪、收执念、收心力。不是退缩,而是选择有节奏地生活。不是看淡,而是明白何时该放。
  我们倡导的,不是对情绪的否认,而是:把情绪调为一种节奏,把节奏调为一种生活的韵律。
  所以,当你在立秋这天,听见风起,看见叶落,请对自己说一句:
  “我正在变得更沉静、更有力量。”
  愿你在收中见丰,在清凉中安住,
  把每一个叶落的黄昏,都过成温暖的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