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与中医 中老年慢病与中医 肿瘤与中医 抑郁症、失眠与中医 亚健康与中医 小儿健康与中医 中医外治

渔父外治青年医生|陈思婷:我用中医之手,轻拾生命里的微光

来源:原创   人气:6   时间:2025-08-01

  【渔父说】:
  在渔父,有一群青年中医,他们低调沉潜,却步履坚定。他们用针灸、推拿、艾灸、刮痧这些看似传统、缓慢的方式,在现代城市的节奏中,守住中医的根与温度。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外治团队的一位青年医生——陈思婷。她是INFJ人格中少见的“安静坚定者”,外柔内刚,话语温婉,行医却异常严谨有力。她擅长用手掌的温度,化解婴幼儿的痛苦、疏解身体的瘀滞,也在诊室内外默默践行着中医“知行合一”的精神。
  她的故事,不喧哗,但真挚动人。
  01
  自然是她的老师
  烟火是她的治愈场
  大家好,我叫陈思婷,是一名INFJ型青年中医,也是一名对“外治”情有独钟的中医实践者。
  如果不用行医来定义我,我想我是一个喜欢亲近自然的人——登山听风、踏浪观云,用相机定格光影,也用心感知人世间的情绪流转。这样的习惯,也让我习惯“慢”,习惯观察,习惯从一个眼神、一声咳嗽、一句唠叨中去读懂病与情绪的纠缠。
  02
  初遇渔父,一眼心安
  记得去年初次到访渔父,是被一位前辈带来参观。当时,古朴的陈设、清雅的药香、暖黄的灯光,加上一杯温润的草本茶,构成一个让我瞬间放松下来的空间。
  让我感受到这不是一个“做中医项目”的地方,而是一个真正为身心调养搭桥、为传统中医搭台的平台。我当时就想:如果有机会,我希望留在这里。
  现在,我很庆幸,自己真的来了。
  03
  第一次“为母解忧”
  一双手的信任建立之路
  我在渔父接诊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怀抱宝宝的年轻妈妈。她满脸焦急、眼圈泛红,说宝宝夜里啼哭不止,几晚没合眼了。宝宝刚刚开始添加辅食,家人又生怕孩子吃不饱,结果引发了典型的“乳食积滞”——打嗝、吐奶、舌苔厚腻、大便不规律。
  我一边安抚妈妈,一边为宝宝做了补脾、和胃、消积的推拿调理。
  让我意外又欣慰的是,那天晚上她就发来消息:“宝宝第一次整觉,终于没哭醒。”
  她那句轻轻的“谢谢你”传递出的是沉甸甸的认可与鼓励,我却记了很久——不是因为荣誉,而是因为我知道,一位母亲,终于可以安心睡一个好觉了。
  04
  我所热爱的
  是“用双手读懂身体”的中医之道
  在渔父工作的日子里,我越来越感受到“外治”不仅仅是技法,更是一种与身体对话的艺术。
  作为一名中医实践者,我始终以“望闻问切”为根基,注重辨证与手法的结合。我所擅长的内容包括:
  ●中医“针灸疗法”:调气活血,疏通经络;
  ●小儿推拿:无痛、无药,以柔克刚,是我尤其喜欢的领域;
  ●拔罐、刮痧、艾灸等复合外治法:根据病情灵活搭配,用最合适的方式激发人体自愈力。
  我也常在业余时翻阅《素问》《灵枢》《小儿药证直诀》等中医经典,在古籍中寻根,也在生活中体会其用——因为我相信,中医不仅是理论,更是生活方式。
  05
  在渔父
  我选择相信慢慢来、扎实走
  在渔父,我没有“被量化”的压力,有的是真正的师徒传承与专业共学:
  ●有渔父精神的感召;
  ●有经验丰富的前辈点拨指导;
  ●有一群热情又认真的同事,一起讨论病例、分享体会;
  ●有患者的信任、孩子的依赖、以及一次次“被需要”的回应。
  我常想,也许这就是我想找的那种“做中医的理想状态”:温暖、有序、有成长,不用争,不用跑,扎扎实实去做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中医。
  06
  最后的话
  若说针灸是“见针见效”,推拿是“手到病除”,那么外治的本质,是用温热而专业的手,安抚身体,也安抚一个家庭的焦虑。
  我愿意在这个温润的小院里,继续一边行医,一边学习,一边把中医的智慧,交给更多相信它的人。
  你若需要,我愿为你“推”去烦忧,扎出光彩,“艾”进温柔。
  07
  【渔父推荐语】
  她叫陈思婷,思虑周全,心性澄明。她习惯观察风、记录光、听病人的心跳,也用双手传递温度与疗愈。她是INFJ型医生的典范——安静中带着坚定,柔和中藏着锋芒。
  她喜欢慢,也擅长慢,因为她相信:每一次真正的改变,都始于一个愿意等待的中医人。
  她是渔父的外治青年医生之一,愿以温柔的手,安抚成长的痛,愿用中医的光,点亮更多人的生命小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