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失眠与中医

来源: 原创 发布时间:2017-06-14 浏览量:13437
  中医推拿按摩理论基础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者在受术者体表一定部位上施以有规律的一套手法,通过按穴道、走经络,来调整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按摩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施术部位的选择是否精当;二是操作手法应用是否到位,二者缺一不可。
  按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按摩师在掌握了基础的医学理论和基础手法以后,必须经过长期的实际操作磨练,方能提高“功力”,要在实际按摩临床工作中,必须注重点、线、面的理解和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按摩治疗的原理和依据主要是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它与按摩学科的关系尤为密切。《灵枢?海轮》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它作为桥梁通了脏腑与体表,从而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调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按摩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手法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之也。”说明经络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正如喻嘉言所说:“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从事按摩临床者必须熟悉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现代医学生理、病理学方面的指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中医按摩学的发展和创新。新兴的滚法流派的产生、脊柱按摩的兴起就说明了这一点。按摩治疗的过程是:手法刺激体表(点、线、面),通过经络系统,传达力、能、信息,从而调节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使系统功能趋于平衡。
  在按摩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当重视“点”、“线”、“面”的理解、选择和应用:
  1、重视“点”的选择和应用
  按摩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理论。穴位是与对应的部位在生理学与病理学相关的位点。按摩治病须通过一定的手法作用于特定的穴位才能取效,所以要重视穴位的选择和应用。部位和穴位的选择必须是精当的,应该符合临床辩证的需要和手法治疗的需要。特别是在内科和妇科按摩治疗中,尤其要重视配穴。如何配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局部配穴:局部取穴法是指在病症出现的部位或临近部位来取穴。适用于全身各部病症。比如内科牙痛,可在局部取颊车、下关穴;又如面神经瘫痪,可在患者面部局部取穴治疗。
  远端配穴:是在病症的远隔部位循经选穴治病的方法,也适用于全身各部病症。要重视五输穴、原穴、络穴等的作用。可采用原络配穴、俞募配穴、因病取穴等。五输穴是指井、荥、输、经、合五穴,它们分布在十二经脉肘膝椅下,简单易取且治疗突出。五输穴的配穴,可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原则本经或异经取穴治疗。例如肺经实证可取肺经的子穴尺泽泻之治疗,又如肺经虚症,可取肺经的母穴太渊补之治疗;还可根据《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慢,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的原则来因病取穴。又如牙痛,可取远端合谷穴;急性胃痛,可取远端内关穴等。
  随症选穴:随症取穴是根据病侯的病症,选取对这类疾病有显著治疗的腧穴进行治疗,又称经验取穴法。现在普遍应用的独穴疗法亦属于此,如休克可取人中穴等。如呃逆可点按攒竹穴;痛经可取至阴穴等。又如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也属于此。
  选用阿是穴:“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一般无固定的部位,以局部压痛点来定穴位。在《灵枢?经脉篇》中就有以痛为腧的记载。在伤科疾病中应用较多,即指压痛点,压痛点是诊断软组织损伤的重要体征,又是指示病变部位的标志,压痛点有时也可以是压痛区。在伤科临床中,利用阿是穴可以触诊疾病之所在,也作为治疗点之一。
  选用神经刺激点和动脉点:按照现代医学解剖理论,在手法治疗过程中可适当选取一些在体表的神经点和动脉点来应用,如桡神经刺激点、尺神经刺激点、三叉神经刺激点、眶上神经点、腋动脉刺激点、股动脉刺激点等。它以神经传导的特性来刺激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印制,并趋于平衡。在治疗伤科神经痛时使用较多,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另外传统按摩手法中提到的截按法、压放法实际上就是刺激了一些动脉点,根据血液动力学原理,选择体表动脉搏动点以血液流量的冲击改善循环,促进代谢,加强营养,这在内科和伤科一些疾病中也使用较多。按摩治疗中选择和应用的“点”涉及了经络学中的配穴理论。通过配穴来行气血时中医按摩的显著标志。腧穴是按摩治疗疾病的特定部位,只有掌握了它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才能为按摩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
  2、重视“线”的选择和应用
  所谓线,主要是指经脉还有神经、血管等在体表的投影。经脉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和奇景八脉。每一条经脉都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十四经得循行分布与该经腧穴的主治有着内在的联系。掌握了经脉的循行分布,就能更好地了解腧穴的主治作用,特别是肘、膝关节以下腧穴的循经远治作用。当按摩师对疾病有了明确的诊断之后,在治疗的过程中,必定选取一定经络上的点作为治疗的刺激点。手法在体表操作时候,不宜“偏经”。凡病症呈现在某经循行所及的脏腑、躯干、头面部,可取用某经上的穴位治疗,一般多选用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例如擦背部督脉时,应将力集中在督脉脊柱段上,不能偏离到膀胱经上;又如在治疗内科头痛症时,根据疼痛部位又有太阳、阳阴、少阳头痛之分。还有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时,我们宜重点选用坐骨神经在体表的投影线来治疗。在利用“线”的过程中我们可应用表里经取穴法、子母经取穴法等。
  3、重视“面”的应用
  按摩治疗疾病总是在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上操作体现出来,实质上是皮肤按摩。“面”的选择决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建立在对疾病准确认识的基础上的。所谓的“面”即是指“皮肤”,凡患者的体表区域就是经络皮部所在。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由于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症的区域。《皮部论》说:“其色多青则通,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这属于中医学色诊的一项内容。在按摩临床中,我们还可以观察皮部上的丘疹,可以确诊皮部区域内的硬结、条索状反应物、皮部表面的感觉差异等,可作为按摩诊断的一种方法。

  总之,由点构成了线、由线又延伸出了面。点、线、面与按摩手法相结合,是中国传统按摩疗法的特色,这种结合达到了按摩治疗中的立体次效应,而这种效应正是按摩治疗疾病的“功力”所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地贯穿应用以提高疗效。

  渔父国医馆向您推荐:
  胡不群:湖南著名中医,60 岁,出身于中医世家,师从“湖湘中医五老”之一刘炳凡先生,是湖湘中医脾胃学派代表性人物之一。擅长治疗与解决肿瘤、癌症、脾胃、肾病、男、女不孕不育、心脑血管疾病、肝病、咳喘、失眠、头痛头晕、高热、肩颈腰腿疼、痛经、崩漏、带下、乳腺增生、儿科、疳疾、皮肤顽疾等疑难杂症,由于临床疗效较高,故而门诊量与日俱增,已属应接不暇,全国大陆各省市(除青海外)及台、港、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泰国、缅甸等国均有飞来长沙就诊,深获广大病友的信赖。胡不群医生在行医坐诊、济世救人的同时,每周还在长沙开福寺做一次公益性传统文化讲座,已讲过的有《论语》、《观无量寿经》、《黄帝内经》,正有讲授的为《老子道德经儒释道三家注》。
  唐百冬:男,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长沙市医院协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湖南省健康管理专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数字医学会中医药分会理事,从事医疗工作近30年,熟谙中 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研究。主治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疾病,妇科疾病,疑难杂症。特别 潜心于采用纯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衰弱病症,理论观点明确,治疗效果显著。渔父讲师 团成员,主讲专家。
  谢雪姣:女,湖南省知名中医专家,中美双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担任湖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学说教研室主 任(伤寒论、金匮要略),美国中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项目指导老师。已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熊继柏教授18 年,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黄政德教授10年。临床经验丰富,坚持经典理论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以纯中医理法方 药论治内、妇、儿、皮肤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见长,善于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带下、子宫肌瘤、乳腺增生、 及痤疮、发热、口疮、头痛、失眠、风湿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紫癜、肝病、胃肠道疾病、肾病、痛风、 癌症化疗伴随症状、颈腰椎骨病,小儿吐泻咳喘、小儿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兼 减肥及亚健康养生指导,渔父讲师团成员,主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