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高墙下,蝉声响北南。
盛暑日难暮,清风不自来。
——渔父节气诗——《大暑》
又到了节气之十一——大暑,盛夏启幕。
小暑虽热,未达极盛,后接大暑。此时荷花绽、流萤飞、蝉鸣响,万物齐鸣,仿佛蓄满了一整个春生夏长的能量,正欲在大暑之际,一举倾泻而出。
荷风起处,蝉声满林,流萤如灯,草木疯长。天地间的热浪不仅灼烧皮肤,更点燃了某种深藏于生命内部的热望。这些日子,在大暑未至之时,盛夏已然昭告:这是一年中最热烈、最不可错过的时光。
古人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也有人说:“偃仰茂林逃酷暑”:热到极处,唯有林荫蝉声、月下清风,方可慰人心神。
壹
盛极而暑
一年最热的时节,如期而至
“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每年公历7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如约而至,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已经到来。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阳极之时”。它的到来,意味着盛夏迈向顶点,宫崎骏笔下那个闪耀着蝉鸣与流萤的夏天,也悄然走进了尾声。
大暑节气在《易经》中对应的是“天山遁卦”——遁,亨,小利贞。意为退避隐藏,以成其道。大暑酷热,人亦宜“顺时而退”,藏身林荫、收敛外耗,正是天地在提醒我们:有时候,退,是最好的修行。
贰
气运之变
未月转折,湿火交争
大暑时节,农历六月,又称“未月”。《黄帝内经》记:“未者,土也,湿也。”此时天地阳气极盛,暑热夹湿,湿热交蒸,最易耗伤人体脾胃、心神。
今年(2025)五运六气中,大暑起,正式进入“四之气”阶段:
•主气:太阴湿土(湿为主)
•客气:少阴君火(火渐增)
•表现为:湿热交错,阳气郁蒸
这意味着,2025年的大暑之后,气候将更加湿重黏腻,人体易见以下变化:
•脾胃湿困: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疲惫沉重
•心火扰神:口舌生疮、虚烦失眠、易怒心悸
叁
物候三候
草腐为萤,暑蒸如雨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一候,腐草为萤: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腐草所生;
•二候,土润溽暑:地面湿气上腾,暑热蒸人;
•三候,大雨时行:天气虽热,却也常有雷雨骤至,似天在替万物退烧。
在流萤飞舞的夜晚,风偶尔穿堂而过,古人端起“玉盏濯清酒”,薄衣纳凉;而今人若能在此刻停下脚步,关掉手机,也许也能听见来自夏天的呼吸声。
肆
顺天而调
在热极中养阳,在伏日中调心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大暑时节,正值三伏中伏前后,阳气至极,万物郁蒸,也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机。古人云:“借天时之阳,驱人身之寒”,正是上古“天人相应”思想的实践体现。
今年又逢大寒湿之年,寒湿之邪潜藏体内,尤易在此时被湿热激发,导致宿病复发。若能因时而调,顺势而养,正可祛邪扶正、防患于未然。
渔父建议:
饮食调护|健脾祛湿,清淡适口
宜食茯苓、薏苡仁、莲子、扁豆、山药、荷叶等利湿健脾、清暑养阳之品;忌寒凉甜腻、辛辣油重,以免助湿生痰。
渔父节气茶·荷风清暑,以莲子心、藿香、佩兰、陈皮等配伍,温和清透,润中解暑,是夏日安心之饮。
起居节律|顺应时气,避湿避热
宜早睡早起,避湿纳凉;夜间勿贪风露。
渔父三伏治项目已全面启动,结合三伏贴、艾灸、熏蒸等外治法,通过“外引阳气、内调寒湿”,正当其时。适用于畏寒怕冷、反复咳喘、脾胃虚寒、宫寒痛经等冬病困扰之人。
情志调养|暑极心烦,宜调神养心
暑气扰心,易烦易躁,正宜“静心养性,调神摄气”。《内经》云:“使志无怒”,不仅是修身之道,更是心脉畅达、阴阳平衡的关键。心静则暑自退,神安则阳自和。
伍
三伏之中,阳气可借
渔父三伏治
三伏者,天地阳气最盛之时。此时人体腠理开泄、气血活跃,是“冬病夏治”的关键窗口。中医谓“春夏养阳”,然真正的“养”,不止摄生调理,更是一种顺天而行、因势利导的智慧。
渔父三伏治,以“外治为径、阳气为药”,精选三伏天中关键节气日,结合古法三伏贴、艾灸、针灸、督灸等多种中医外治方式,温阳散寒、通络祛湿,扶助正气、未病先防。
适用于:
久寒不愈:怕冷怕风、阳虚体质。
冬季加重:哮喘、咳嗽、风湿痹痛。
寒湿内蕴:宫寒痛经、脾胃虚寒、带下异常。
体虚易感:反复感冒、疲乏无力、免疫力低下。
伏中一贴,不只是一次调理,更是一次与自然同频、借天时疗身的仪式感修复。
陆
科技与气候之间
那个可以纳凉的夏天,去哪儿了?
2025年夏,多地高温刷新历史纪录。不是一地一时的燥热,而是全球气候共同演奏的一首烈焰交响。炽热不止是天气,而是一种时代的表情。
科技飞速发展,城市拔地而起,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却似乎也越来越远离自然。蒲扇不再摇,井水不再凉,孩子们的夏天,少了西瓜、流萤、晚风与故事,取而代之的是空调、冰饮、蓝光屏幕与长久的室内逗留。
而身体,也在悄然诉说这些变化的代价:
空调房久居,阳气受困;
冷饮常饮,脾胃失和;
作息混乱,心神不宁。
我们用“降温的科技”代替了“顺时的智慧”,却忘了暑天从不是敌人,而是天地运行的一部分,是生命最极致的张扬。
中医讲“天人合一”,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应时令、通达四时,本是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古老智慧。如今,这份智慧正在逐渐远离日常生活。
这个大暑,我们不仅需要一台空调,更需要一场思考——
我们是否还能保留一份与自然相处的节奏?
是否还愿意在晚风中散步,在黄昏里发呆?
是否愿意将“健康”,重新交还给阳光、风、草木和节气?
是时候,重新定义“避暑”:
不是逃离热,而是与热共处;
不是压抑感官,而是唤醒身体;
不是全然依赖,而是主动调和。
这个夏天,愿你在热浪之外,找回一阵真正沁入心脾的清风——那是自然的恩赐,也是我们心中尚未熄灭的诗意。
柒
荷尽蝉鸣远
盛夏如歌,光阴正好,惜而弥深
每年的大暑,都是夏天最后的高光时刻。
我们都爱宫崎骏的夏天,那是蝉鸣不歇、光影斑驳,是少年飞奔、风吹动门帘,是尚未说出口的喜欢、未曾告别的柔情。
可再绚烂的夏天,也终将走向立秋。
荷将尽,蝉声远,流萤悄然退场。
那些盛放的事物——滚烫的热爱、不加掩饰的笑、潮湿的午后、少年感十足的心——就在某个傍晚,从你生命中悄悄退去。
你望着天光仍在燃烧,却已隐隐知晓:
极美之物,总将消逝。
所以我们才会念旧、惜时,才会在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回味那份曾经滚烫的勇气与心跳。
大暑,是热的极致,也是“诀别之美”。
而在这份“盛极而静”的节气里,渔父走过了九年。
九年四时,昼夜往复,我们守着每一场节气、每一次调护,也守着中医里那种缓慢却坚定的温度——在炽热中仍有温柔,在退场中仍藏信念。
今年的大暑,我们依然备好了三伏艾灸、节气茶与等候已久的再见。
九年,不过一瞬。九年,也值得被铭记。
愿你在这个最热烈的节气里,惜当下,惜彼此,也惜这一场与渔父的久别重逢。